股海航標每期抓取一個資本市場熱門行業,深入解讀行業政策,細致把脈行業動向,點亮A股價值投資者的航標燈。
股海航標
產能過剩、低價競爭、海外“雙反”,依然是壓在中國光伏企業身上的三座大山,但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光伏企業卻是風風光光地走完了全程。近日,A股光伏發電概念板塊所覆蓋的36家上市公司陸續公布了2016年年度業績預告,業績預喜的公司占比高達九成。
2016年是否會成為光伏行業的轉折年,從此徹底走出“死海”,重新開始行業發展的下半場?2017年光伏板塊是否可以再續輝煌?
上半場:藍海變死海
如果比“財富過山車”,沒有哪個行業的起伏能比得過光伏行業落差。僅5年光景,一個行業捧出了幾個首富,最終又讓首富們落得一地雞毛。
2007年,光伏行業的高收益與高增長點燃了投資激情;2008年、2009年、2010年光伏的市場需求增速分別高達20%、70%、110%,快速增長的市場使得投資蜂擁而至,31個省區市均把光伏產業列為優先扶持發展的新興產業;600個城市中,有300個發展光伏,100多個建設光伏產業基地,中國已然成為全球光伏制造第一大國。
政府補貼、資本熱捧、財富誘惑,暴富神話催肥了整個光伏行業,導致產能嚴重脫離了市場需求。據公開數據顯示,2011年,全球光伏需求量20GW,但中國光伏行業的產能已接近40GW.
嚴重過剩的產能直接導致價格暴跌、庫存激增、債務高企,更加禍不單行的是海外“雙反”讓脆弱不堪的光伏行業雪上加霜,全行業在2011年第三季度就陷入前所未有的“寒冬”,市場一片蕭條。
裁員、賣地、破產、倒閉、自殺、跑路……短短5年時間,一個新興的藍海轉眼變成了一片死海。
雖然2013年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各相關部門落實《意見》,配套措施繼續完善,光伏貿易糾紛得到有效處理,但光伏企業的窘境并沒有因此緩解。
直到2015年,大部分企業收入和利潤雙雙增長取得不錯的業績。將光伏這盤死棋走出活眼兒的關鍵是從出口拉動型變為內需拉動型。其實,光伏敗局除了地方政府大肆鼓勵和資本過度熱捧外,市場結構不合理是重要原因。國內太陽能產業過分依賴外部,“三頭在外”的特點較為明顯,主要生產設備及部分原料依賴進口,加工貿易占比較高,主要產品銷售也是依賴外部市場。
2015年底,中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4318萬千瓦,成為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為中國光伏制造業提供了有效的市場支撐。下半場:“6·30”興奮劑
2015年12月發布《關于完善陸上風電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政策的通知》規定,我國一類、二類資源區的地面光伏電站分別降低0.1元、0.07元,三類資源區降低0.02元。通知限定,2016年1月1日以后備案并納入年度規模管理的光伏發電項目,執行2016年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2016年以前備案并納入年度規模管理的光伏發電項目于2016年6月30日以前仍未全部投運的,執行2016年上網標桿電價。也就是說,只要在“6·30”大限之前搶裝成功,就可以享受當前的優惠電價。
此通知快速拉動了光伏內需,致使2016年前6月光伏裝機量達到22吉瓦,超過2016年預設目標18.1吉瓦。
國家能源局最新披露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3454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7742萬千瓦,新增和累計裝機容量均為全球第一。
“搶裝潮”讓光伏企業賺得盆滿缽滿。數據顯示,2016年光伏行業已披露年報預告的31家A股上市公司業績,僅有兩家公司出現虧損,在29家實現增長的公司中,有9家預計2016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增幅將超過100%。
在數據的表象下,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也觀察到,在這波行情中,僅是下游光伏電站建設與運營環節,利潤最為豐厚,但困擾電站運營企業的限電和補貼拖延問題也依然存在。上游硅料、硅片環節產能依舊過剩,中游電池片、電池組件環節低價競爭,海外“雙反”未緩解。去年前6個月,我國太陽能光伏電池對歐洲出口額同比下降28.4%。所以很難說,在政策刺激后,2017年光伏是不是又是一波沖高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