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后備軍團揭秘:768家輔導期企業浙江占13%
來源:券商中國
|
作者:goldportcap
|
發布時間: 2016-08-11
|
1057 次瀏覽
|
分享到:
近期,新股發行速度明顯加快,每次獲批文的IPO企業數量都在13、14家,但與看得見或看不見的IPO堰塞湖相比,這都不算什么。
近期,新股發行速度明顯加快,每次獲批文的IPO企業數量都在13、14家,但與看得見或看不見的IPO堰塞湖相比,這都不算什么。
截至目前,在證監會排隊的IPO企業共計806家,其中已過會的IPO企業有116家。另外,除了800多家在審企業外,還有700多家已進入上市輔導的企業,相當于IPO排隊企業的“后備軍”。有人也將此稱為,隱藏在IPO水面下的“堰塞湖”。
從區域分部來看,進入輔導期的擬上市公司呈現兩極分化態勢,長三角、珠三角成為IPO資源的盛產之地,浙江地區以106家輔導企業高居第一,占總數13.8%;緊跟其后的是北京和深圳兩地;而西北、西南地區的輔導IPO企業則相對匱乏。
面對如此龐大的IPO“后備軍”,證券公司獲益首當其沖。券商中國記者統計數據發現,廣發證券和國金證券占有絕對優勢,分別擁有“后備軍”46家和41家;另外,招商證券、國信證券、中信建投、中信證券、興業證券、海通證券6家券商也擁有“后備軍”超30家。
廣發、國金擁有最多IPO排隊企業后備軍
如此龐大的IPO排隊企業“后備軍”,都是誰在為他們上市保駕護航?
據券商中國記者粗略統計,擁有“后備軍”超過20家的券商分別是廣發證券、國金證券、招商證券、國信證券、中信建投、中信證券、興業證券、海通證券、光大證券、國泰君安、國元證券、申萬宏源承銷保薦、西南證券。
小編不得不說明的是,上述提及的券商擁有的“后備軍”,不包含與其他券商聯保的項目。
長三角、珠三角成為IPO資源的盛產之地
據券商中國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10日,全國各地方證監局目前已經進入輔導期的企業達768家,進入輔導期的擬上市公司分布依舊呈現兩極分化,長三角、珠三角成為IPO資源的盛產之地,而西北、西南地區的輔導IPO企業則相對匱乏。
具體來看,浙江地區以106家輔導企業高居第一,占總數13.8%;緊跟其后的是北京和深圳兩地,進入輔導期的企業分別為98家和77家,占總數12.76%、10.03%。而江蘇、上海、廣東當地進入輔導期的IPO企業也超過了50家。前述六個地區,進入輔導期的IPO企業數量,占全國61.33%。
雖然IPO堰塞湖嚴重,但浙江企業上市熱情依然高漲。正如浙江省金融辦副主任包純田日前在某培訓會所認為,與浙江幾百萬家企業相比,目前浙江300多家A股上市企業并不多。浙江應該利用資本市場,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當天浙江股權交易中心負責人也表示,股權交易中心要做好服務,把更多的企業培養成上市公司,吸引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實體經濟中去?;蛟S,正是當地政府的支持與鼓勵,浙江無論上市企業還是排隊IPO企業,或又是輔導期IPO企業均排在全國各地區的前列。
除此之外,福建省近年來在IPO領域同樣頻頻發力。截至目前,福建地區進入輔導期的IPO企業有25家,排在全國各地方證監局10位。
與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青海、貴州、西藏、山西、廣西、寧夏、湖南、天津、內蒙古、黑龍江、甘肅、云南、陜西、江西、吉林15個地區,輔導期的IPO企業不足10家。
再長的隊伍,也只能等待
“盡管IPO排隊遙遙無期,但是新加入輔導期以等待排隊資格的擬上市企業仍然前赴后繼?!鄙钲谀持行腿掏缎胸撠熑朔Q,很難想象,一旦實施了注冊制,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
北京另一家券商的投行部負責人,相比看似擁擠的證監會IPO在審企業的排隊大軍,IPO輔導期企業的隊伍同樣驚人。
IPO堰塞湖再嚴重,企業上市的熱情依舊高漲。此前某家擬上市公司董秘曾說過,“IPO的隊伍再長,我們也愿意等?!痹缗抨犜缟鲜?,只要有上市希望,就多等幾年吧。
確實,在當前監管趨嚴和多條融資路徑不算暢通的情況下,留給企業的最佳融資渠道似乎就之剩下了IPO。今年以來監管趨嚴,證監會在并購重組方面的審核把關讓一些試圖借殼上市的企業打起了退堂鼓;而繞道新三板,卻又因為比較清淡的流動性和不太明朗的政策預期而踟躕不前,尤其是當更多的新三板掛牌企業加入到主板IPO排隊大軍后,之前還模棱兩可的企業終于知道著急了,也抓緊時間試圖盡快在交易所通道尋求一個排隊機會。
“只要符合A股上市條件的企業,我們都盡量說服他們去A股排隊?!鄙钲谀砅E機構合伙人稱,有的企業體量不小,但因為想要盡快融資而徘徊在借殼和新三板之間,最后卻因為各種原因還是選擇回到IPO隊列里,時間也浪費了。
堰塞湖既是老問題也是新問題
根據證監會數據,截至8月4日IPO受理首發企業達806家,而上一次排隊企業數量達到800家,可追溯到2012年11月。經過三年多的改革,新股積壓再創新高,股市的融資功能限制也一直未能破解。
“對監管層而言,現在處于兩難抉擇:不加快發行,積壓會越來越多;但如果加快發行,當前脆弱的市場重心很可能繼續下移?!北本┠橙淌紫治鰩熢_表示,對企業而言同樣也是兩難:要么繼續遙遙無期地排隊,要么承擔高昂的沉沒成本尋求其他渠道。
事實上,從2012年新股走走停停以來,IPO的長隊就沒縮短過,少時排隊企業有500至600家,多時達到800至900家。
回顧IPO“堰塞湖”歷史:
2012年11月15日,證監會公布排隊企業總數達到798家。與此同時,監管層啟動了歷時最長的一次IPO暫停。面對愈演愈烈的IPO堰塞湖,當時有機構建言,應發展“新三板”化解A股IPO壓力。
2013年以來,新三板經歷大擴容、大發展,一個很重要的任務是分流企業上市壓力。彼時,證監會開始反復表態,支持企業到境外上市。
盡管當時在境內IPO暫停期間,確實形成一波境外上市的風潮,紐交所、納斯達克以及港交所都成為中國企業的優選交易所。不過,新三板分流作用始終有限,赴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公司也仍是少數。
2013年12月,監管層內部以及與券商進行多次交流,在會議中傳達出非常積極的信號,甚至有監管層人士提出要將在審的700多家企業一年內解決完,同時考慮不再人為控制上市節奏。
2014年3月,證監會再次表態,稱IPO企業排隊積壓嚴重,預計審核需要較長時間,鼓勵企業選擇到新三板掛牌、到境外上市等多種方式融資發展。
然而,去年A股市場一波巨幅上漲行情,又將企業重新吸引回A股。一方面,擬上市企業緊鑼密鼓遞交申報材料,已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也頻頻宣布開始上市輔導;另一方面,海外上市的中概股迫不及待地拆VIE、私有化,快馬加鞭回國趕潮。
堆積在堰塞湖口的企業越來越多,發行數量卻依舊有限。截至8月4日,IPO受理首發企業達806家,其中116家企業已過會。
據統計,2012年,IPO首發150家,實際募集資金927億元。
而伴隨IPO財務核查的開展,IPO在2012年11月至2013年全年事實上暫停。2013年全年無一只新股發行。
2014年,IPO首發125家,實際募集資金613億元。
2015年,IPO首發224家,實際募集資金1470億元。
從今年來看,截至目前已有84家上市公司完成首發,募資規模為452億元。